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抓好思政引领,强化铸魂育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深化改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结合实际出台了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任务推进分解清单》,将“十大育人工程”细化为“36项行动”“71项项目”“252条计划”,明晰了施工图、线路表、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二是成立全国首家综合素质教育学院,组建心理教育、军事理论等6个教研室,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军事理论》等4门必修课和41门公共选修课,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体系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深入落实全员育人,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推动学校职能部门及各学院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积极联系学生班级、党支部、社团等,在与学生面对面接触过程中关注、回应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合心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深入人心。
二、守正创新,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引领开创新局面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擦亮青年学子人生底色,一是以系统化调研为思政教育创新开路,多年来坚持在全校范围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和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每年平均有700余名班主任与2万余名学生约谈;实施以新生入校前抽样调查、春秋季特殊群体学生专项调查、寒暑假返校思想动态调查及学生心理普查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工作体系,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二是以“三大工程”为学生塑形铸魂,实施理想信念启航工程,将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及集体活动制度化,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主题党团日,“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实践等学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实施意识形态护航工程,强化学生宗教政策宣传教育,组织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专项调研谈话工作,帮助学生筑牢思想防线,树立底线意识;实施学生党建领航工程,通过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办法》《学生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办法》等制度,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党员思想状态和党性修养情况,及时做好“一对一”教育引导。严格学生党员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学生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建设了20间学生社区党员活动室,精心选配指导教师,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党建向社区的延伸,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和骨干带头作用显著提高。三是创新学生国防军训教育新途径,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首次为我校学生线下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着力推动军训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成效受到新华网、中国科技报等媒体关注报道,话题阅读量超过了266.5万,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三、抓常抓长,学生学风持续向上向好
聚焦为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策划“学习纪律强化月”和“学风建设主题月”活动,组建“班级学风评议员”队伍,创建优良学风示范班,评选学风建设成效班,学生面上出勤率不高、迟到早退、玩手机等突出问题明显改善。二是深入推动学生评价改革,出台《本科生素质能力测评实施办法(试行)》《本科生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制度5项,创建德体美劳“四育”与智育双线并行的评价方式;策划举办荣誉校园学生表彰颁奖典礼,推出“走进国奖学霸”“荣誉校园表彰季”等榜样专题栏目,涵育荣誉校园新风尚。三是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出台《学生管理规定(试行)》,修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研制《违规违纪学生严管厚爱实施办法(试行)》,细致开展校纪校规专题学习及警示教育等工作,以纪律正学风,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学风建设工作被教育部网站作为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
四、育人导向,大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精准精细精心
按照政策精准、落实精细、服务精心的工作思路,一是驰而不息护航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全面动态摸排、精细分类施策”,精准掌握学习困难、心理困扰、身体肥胖等8类特殊群体学生基本状况,及时有效做好针对性帮扶,确保每一名学生不掉队。二是以精准化思维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坚持将“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代”等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每年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约2.55亿元(涉及学生10.5万人次),实现了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实施“名师励志引领工程”、“学习能力提升工程”和“爱心实践塑魂工程”等五项育人工程,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荣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连续3年获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连续7年获教育部资助绩效专项奖励。三是以大爱情怀积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功能室改造与建设的同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实施办法》等制度4项,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本科生必修课,建立了常态化、全覆盖的心理普查机制以及“一名学生、一名老师、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帮扶机制,健全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确保及时、精准、动态、有效干预,筑牢学生生命安全防线。学校荣获“2016—2020年度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示范心理中心。四是以体系化建设抓实抓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突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培养要求,构建了条件保障、教育引领、服务管理和拔尖培优“四位一体”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新模式,创新性开办民族学生骨干“红鹰训练营”,党委学工部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五、严管厚爱,学工干部的履职能力及学生群团组织育人功能不断增强
把加强队伍建设摆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位置,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制度4项,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下好制度保障“先手棋”。二是研制《辅导员骨干“领航”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实施辅导员业务工作导师制度,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逐步构建了以骨干培训、实践考察、海外研修、工作研究、岗位锻炼等为主要模块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其育人能力。三是将全体辅导员吸纳到综合素质教育学院6个教研室中,每学期承担一定量的本科生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练就过硬本领,确保教书育人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四是每年设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鼓励学工干部立足工作实践,聚焦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重难点开展创新性研究,学工队伍履职能力和育人工作水平显著提高,学校辅导员中先后涌现出教育部“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人、“入围奖”4人,陕西省“十佳辅导员”3人、“优秀辅导员”6人;陕西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获批陕西省辅导员工作室2个,公开出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著2本,教育部网站先后2次专题报道了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经验。五是全面加强党对学生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牵头负责、统筹管理作用,通过召开部长办公会、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及座谈交流等方式不断强化党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深化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全面推动了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学校学生群团组织的育人成效进一步提升,智能农业装备协会入选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双双获得“陕西省标兵学联学生会组织”荣誉称号,为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