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专题网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做足“引育用留”大文章 构筑“近悦远来”好环境

    来源: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7-14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四大使命,坚持精准培育、精准引进、引育并举、做强学科,以超常规举措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构筑坚固的人才保障。

一、坚持党管人才,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1.加强党管人才,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2013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2014年10月,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9月,调整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组成,并成立了党委人才工作部。

2.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自2018年,学校将高层次人才理想信念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共举办了4期“高层次人才理想信念与国情校情研修班”,21个学院(所)149名青年人才参加了研修活动。积极组织专家人才参加中省相关国情省情研修班,将所知所学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本领。

首期研修班受到了中组部人才局的关注。2021年,教育部人事司设立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工作机制研究项目,“让‘延安精神’和‘西农精神’成为滋养高层次人才不断前行的动力”为题的研修班案例被选入。

3.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人才强校战略

2015至2020年,学校坚持“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引育并重、质量提升”的原则,深入实施第三轮人才强校战略,系统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印发了《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打造高端人才、青年英才“两大人才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计划、高端人才及团队支持计划、青年英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海外提升计划“五大人才计划”,全力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队伍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进入新时代,学校启动实施第四轮人才强校战略。2021年8月,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管理考核办法》《高层次人才年薪制管理办法》,构建了更具竞争优势的“1+4”人才发展支持新体系,为做好“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筑牢基础。

二、夯实引育并举,着力打造一流农科队伍

1.坚持精准对接,绘就学科人才“施工图”

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精准对接学科建设规划主攻方向和五大学科群建设任务,明确学科人才需求,围绕实施高端人才工程、青年英才工程及新时代“515”人才工程,多部门联合,共同谋划,协同推进,梳理编制学院学科建设重点方向及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

先后分3个阶段,按照引进需求和培育计划,编制2015-2018、2019-2021、2021-2025《学院学科建设重点方向及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绘就人才工程行动路线图。以团队为单元,科学设岗,编制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以国家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为发展目标,综合研判成长态势,筛选具有较大发展潜质的青年人才,建成涵盖21个学院190人左右的人才种子库,勾画出“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路线图,推进学科人才同向同行,统筹发展。

2.坚持精准扶持,打造人才成长“孵化器”

与国家、省级人才支持计划相衔接,构建层次明晰、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实施高端人才及团队培育计划、青年英才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海外提升计划、青年教授聘用制度等,按照“高端人才”“卓越人才”“卓越新星”分层分类给予科研经费、人才津贴、职称聘任、海外研修等特殊资助,全方位,精准化培育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2021年,以破除“五唯”和强化团队建设为核心,坚持“同岗同责同待遇”,统筹校内外人才,优化整合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体系,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建立青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杰出人才接续奋斗的人才培养链条。

截至目前,共遴选支持240人左右,48人成长为国家标志性人才,28人成长为省部级人才,培育22支省部级创新团队。20人聘为青年教授,107人直聘副教授,选派514人次到海外研修学习。

3.坚持精准引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以国家、陕西省实施的重大引才工程为牵引,构建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体系,持续推进“高端人才”“青年英才”引进工程,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引进计划。2021年,统筹高端与青年、引才与引智,优化整合引才计划,引才政策全面提档升级,推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一人一事一议”方式量身定制,精准引进。

坚持“走出去”,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海外招聘团,借助学校18个出访团组,赴北美、欧洲等地召开31场海外人才专场招聘会;发挥侨联成员“桥梁纽带”作用,设立“海外人才欧洲工作站”,宣传推介人才政策。坚持“请进来”,搭建国际高端人才及团队合作平台,设立海外院士工作站,实施学术院长、讲席教授等聘任制度,聘请国际学术大师开展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声誉及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精品聚才平台,累计举办8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达成合作意向110余项,为学校储备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资源。

截至目前,学校先后从海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275人,其中教授111人,副教授164人,引进高端人才团队2支,入选国家级人才30人。共为16个学院聘任“学术院长”“双聘院士”“讲席教授”37人,联合美国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建立环境生物学、食品合成生物学海外院士工作站,其中1院士入选科学院外籍院士。

三、注重深化机制改革,激发人才队伍建设活力

1.实施分级决策,提升人才引进效率

强化校院两级管理,发挥“先试先行,以点带面”的作用,将植保、生命、机电和人文等4个学院,作为青年人才引进权责下放试点学院。在人才引进权责下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提高人才引进效率,按受聘岗位实行分级决策。针对存在人才断档问题的林学、机电、信息、理学、马克思主义及语言文化等6个学院,研究制定了促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一院一策”实施方案,并与林学等6个学院签订由校党委、党委人才工作部、人事处和学院四方共同负责的师资队伍建设“3+1”责任书。

2.实施分类评价,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强化思想政治考察,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围绕教书育人、学术创新、荣誉奖励及社会贡献等核心指标,按照研究类型、人才层次,实施分类评价、综合评价,构建“能力-质量-贡献”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年度提醒、中期预警、聘期动态调整”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各类人才产出标志性成果。

3.实施分层奖励,激发育才引才动力

为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进程,确保学校“十四五”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核心任务高质量完成,制定印发了《人才核心指标完成情况奖励办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奖励办法》,对在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团队和个人给予分类分层的奖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全员育才、全员引才、全员重才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人才服务质量,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1.突出价值创造引领,营造人才自由发展环境

建立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让人才充分发挥特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实行学术休假,实施科教卓越贡献奖励和科研特区等制度,激发教师创新活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定期举办“后稷大讲堂”、青年教师“学术沙龙”“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分享学术领域的新动态、新观点、新成果,让各类人才创新智慧充分涌流、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2.落实精细服务,营造人才无忧生活环境

积极开展“保姆式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综合体,落实全面数字化改革,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建设,推进人才服务云平台、人才码和引才云平台建设,打造“网上综合体”“掌上综合体”“码上综合体”,设立“210”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快速响应,编印《人才服务手册》。实施高层次人才健康服务制度,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建立校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处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和党委人才工作部工作人员联系学院“三级”服务联系人才工作机制,定期走访慰问,听取意见建议,让本校人才扎根故土,让引进人才宾至如归。妥善解决人才安居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解决其后顾之忧,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力营造人才无忧生活环境。

3.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

设立“一周两人才”“一周一名师”专栏,发挥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在教师队伍中的传帮带示范辐射作用。开通“聘期考核优秀人才”系列访谈专栏,对引进的优秀人才进行访谈,在全校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学校将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瞄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构筑坚固的人才保障,为加快形成世界旱区农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谱写华美篇章。


编辑:乔海英     终审:赵静
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专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