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专题网

机电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生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系党支部

作者:马香丽 胡庆有 王淑娟     来源:党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2-04-19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生党支部:做好“加减乘除”推进党支部工作提质增效

机电学院农机化本科生党支部对标样板党支部要求,创新形式、按需施教,通过“加减乘除”工作法,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学院党委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

工于做“加”法。采取“三个加”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采取“领学+自学”学习模式,变“按部就班学”为“紧跟形势学”,动态更新“学习清单”;变“闭门学”为“敞开学”,通过党员领学、分享学习体会等形式,加深对原著原文的理解与感悟;鼓励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见缝插针式的自主学习。二是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发挥“学习强国”等平台作用,建立理论学习“指尖课堂”;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用“小事例”讲“大道理”,增强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三是采取“理论+实践”学习模式,坚持将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有机结合,组织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参观学习校史馆、农史馆,培育学生学农爱农的“三农”情怀。

精于做“减”法。聚焦“学风建设”和“就业帮扶”两大重点任务,破解学生成长成才难题。一是减压力,发挥好谈心谈话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及时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做到谈心谈话对象全覆盖、不遗漏;对学业、就业造成心理压力大的学生强化心理疏导、纠正不良思想,做好释压工作。二是减困难,对迟到早退、逃课旷课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指出,当面批评告诫;组建“学霸帮帮团”,每年开展学业帮扶、简历和面试指导等活动10余次,选取20名优秀学生典型编写了案例集。跨年级组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团队,支部党员80%以上获得各类奖学金,65%以上获得校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实现思想和知识的传、帮、带,将党支部的战斗力组织力转化为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科创的强大动力。

善于做“乘”法。从“机制建立”、“项目设置”、“过程管理”、“考核反馈”四个环节创新构建了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运行体系,最大化释放基层支部的“乘法”倍增效应。以“任务集中管理、项目分散实施”思想为指导,学生团队在规定时间、场地、质量等要求下,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指定或自选活动。党支部书记从谋划、服务和监管三个步骤全程指导,定制“学习菜单”、促进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融合,鼓励学生党员进行工作业绩“网上晒单”,使学生成为网络评论的“正规军”。通过树项目、抓过程、比成效、重反馈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了工作效能。党支部入选学校首批党建样板支部,2021年获校级“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勇于做“除”法。教育支部党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入自我检视剖析,带头在自身存在的“沉疴旧疾”上做“除法”。围绕提升执行力做“除法”,避免出现行动迟缓、违纪违规等问题;支部22名党员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53件,12名党员带头在疫情防控中当先锋、做表率,主动在宿舍楼、农机化实验室等场所值班,对出入人员的健康码、体温、戴口罩等进行检查、督促,积极协助学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围绕强化战斗力做“除法”,以“宁缺毋滥”的原则吸收学生先进分子进行考察培养;秉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党员发展工作推荐、公示、票决、预审等关键环节,确保具体工作实践的严肃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系党支部:“四个聚焦”凝聚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系党支部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凝聚师生有力”为重点创新性开展一系列工作,积极主动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成效显著。

聚焦专业素养,苦练教学基本功。近年来,党支部充分用好政治理论学习等平台实现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双促进,坚持不懈提升支部成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多年来,党支部形成了浓厚的“传帮带”氛围,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方面的困惑在资深前辈悉心指导下豁然开朗。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学习研讨交流:通过QQ群线上即时分享各类教学资料、讨论教学难点;每月定期举办线下教学沙龙,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难点、学生学情、时事热点、理论进展等问题展开研讨分析,不断提升团队教学水平,将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政策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在支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4名支部成员先后获得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陕西省思政课教学标兵、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等荣誉。

聚焦思想引领,立德树人提质增效。立德树人成效是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成效的最终检验,党支部创新性开展工作,助力思政课育人实效提升。一是注重实践教学。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协同宣传部开展“校史进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在校园实践中增强强农兴农意识。统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全过程精细化指导学生开展“陕西脱贫攻坚大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的思政课实践报告多次荣获校级一等奖;二是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支部成员结合新时代青年的个性特征与成长需求,探索了“金麦穗”思政工作坊、马克思主义“经典·悦读”读书会等新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引领,并获得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网、中国青年网等国家级、省级知名媒体的报道。三是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支部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内外多个场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近百次,指导我校学生团体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十余场。

聚焦能力提升,科研反哺教学。党支部注重凝心聚力,严格遵循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支部党员、教师论文选题、科研立项、教学改革等工作这一原则,推动支部成员科研能力提升,最终反哺思政课教学。倾情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精品课堂,开办“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实操”等研究生选修课程,在权威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发表高质量学术文章。在光明网、求是网、人民论坛网、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报端发出“西农声音”,理论文章《“两个确立”是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在“学习强国”阅读量近400万次。立足本职工作开展科研工作,《西农校史校情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探索》等教改项目获得立项。

聚焦社会服务,助力地方发展。党支部严格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主动对标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要求,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工作全过程,积极服务地方发展。作为思政课教师,支部成员与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罕南力克镇贫困村卡赞其村建立联系,为老乡搭建土特产销售平台,累计为当地贫困儿童捐赠图书、衣物、医疗费一万余元。党支部依托“杨凌示范区农村道德与法治”研究中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专业特长为地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杨陵区联合组织开展城乡青年婚姻状况等热点社会问题研究,撰写资政报告《设置“离婚冷静期”家庭婚姻心理辅导服务的建议——基于杨凌示范区的调查与研究》,获得示范区政法委领导批示肯定。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专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