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建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切实履行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国家使命,深化“西农”模式探索,围绕旱区农业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强前瞻性政策研究,创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走出了一条“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一流农业大学发展之路。
科技工作篇
科技经费平稳增长。到位经费从2011年3.76亿元,2012年4.53亿元,2013年4.68亿元,2014年4.43亿元,到2015年11月底到位经费突破五亿大关,达5.13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迅速提升,2011年获批140项,2012年获批161项,2013年获批172项,2014年获批159项,2015年获批189项,位居全国高校第34位、全国农林院校第3位、陕西省高校第3位。
科研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新增部省级及以上科研基地2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
组建了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西部发展研究室(两个校级跨学科、跨学院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初步建成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创新平台体系,有效提升了科学研究的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
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高,SCI、EI、SSCI收录论文2010年872篇,2011年1039篇,2012年1354篇,2013年1641篇,2014年2004篇,止2015年12月1日达到2152篇。
新品种选育成果显著,通过审(鉴)定植物品种105个,其中,国审(鉴)定品种7个,省级审(鉴)定品种120个。
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在国家粮食主产的黄淮麦区累计种植近亿亩,选育人王辉教授于201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赵政阳教授选育的“瑞阳”、“瑞雪”两个苹果新品种,2015年1月通过陕西省审定,有望实现我国当前苹果栽培新品种的更新换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