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家

石声汉

作者:  来源:《西农名家故事》  发布日期:2023-09-08  浏览次数:

1932年初夏,石声汉随老师辛树帜考察关中,目睹历经大旱之后人户逃散、满目荒凉的情景,25岁的他立下“改行学习植物生理学,替西北干旱地区的百姓服务”的心愿。

1936年7月,怀着科学救国的赤子之心,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的石声汉返回祖国,来到武功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开始他梦寐以求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物资供应中断,研究工作无法进行,他无奈又满怀惆怅地离开了大西北。

1951年,重返西农担任院长的辛树帜向自己的得意门生发出邀请。石声汉二次来到西农,从此献身西北农业科教事业,他憧憬“科学救国”的梦想成为现实。

担任农化系教授及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的石声汉,除承担“植物生理”教学任务外,还根据西北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干旱问题,为教研室制订了“以水分生理为中心”的长远研究规划,把水分生理和抗性生理作为研究方向,并为研究生拟定了研究课题。对体弱多病的他来说,既要备课教学,又要负责教研室的全盘,工作负荷已到饱和程度,但他以“新中国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火热之心,又承担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为青年教师引导示范,同时指导培养“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方向的研究生,造就高级人才。

对待教学,石声汉严谨认真,无论哪门课程,都千方百计收集资料,反复推敲,编写讲稿,常常工作到更深夜半。新中国成立初期,武功不太安宁,校警人员夜间巡逻时,发现石声汉卧室的灯光亮到凌晨两三点,隔窗窥望,才发现他在灯光下用火柴棍摆成图形,为来日教学备课夜战。“石先生讲课时只带两支粉笔、一张卡片,讲课清晰、生动,板书设计非常精准恰当,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就留下一篇完整的讲义。”在武功农校任教的周孝芸对石先生的课堂印象深刻。

“一切以学生利益为第一位”的石声汉,非常重视学生实验课。1951年暑假,在三号楼二层南边,石声汉因陋就简,借助旧木箱板、砖块、空酒瓶、空墨水瓶和粉笔盒“筹备”了一间植物生理学实验室。没有可用的温箱,就让同学们白天把试管装在衬衣口袋里,夜间搁在被子里或枕头旁边。

1955年中央农业部发出“整理祖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号召,辛树帜校长推荐石声汉整理《齐民要术》获准。从此,石声汉把生物学和农业方面的渊博知识与古汉语、历史、文学、训诂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结合起来,抱着“脚踏实地,不可眼高手低,不可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全面考虑,深入探求,要认真细致,向读者负责”的态度,向浩如烟海的古农学典籍发起了进攻,在古代农业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人手少、经费缺、场地紧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石声汉就完成了对中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校勘、注释工作。

近97万字《齐民要术今释》的问世成为轰动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件大事。研究《齐民要术》的权威、日本西山武一教授看了《齐民要术今释》一、二分册后,赞叹其出版为“贾学之幸”。

此后,石声汉相继完成了《农政全书校注》《氾胜之书今释》《四民月令校注》及《农桑辑要校注》。

在《农政全书》校注工作紧张进行的日子里,哮喘、肺气肿、心力衰竭等疾病让石声汉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别人劝他休息一会时,他总是说:“没关系,只要不躺倒就要工作。只要能起床,就要做点事。”

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到1958年古农室工作中断的三年中,石声汉除完成130万字的《农政全书校注》校注本初稿和十余篇论文外,还承担教学、审稿、接待来访、咨询等工作,可谓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工作超负荷的时候很多,这是我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一天不伏案工作,便惶惶不安……”正如1963年在给挚友、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杨东莼的信中所言:“黄金时代,不在过去,尤不在将来,目前最不可放过!平生一切,皆以此为‘动力’来源。”

在《齐民要术》的整理中,石声汉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了广泛研究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他首次编制了中国农书系统图、中国古代重要农书内容的演进表,加上后来完成的《中国古代农书评介》和《中国农业遗产要略》,通过独创的“一图、一表、一评、一略”,首次完整构建了中国古代农业遗产的学科体系,成为农事工作者进行我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指南。

作为我国农史学科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石声汉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著名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汤佩松教授说:“石声汉在中国农学领域的广泛、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植物生理学界所希望的‘达到国际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贡献。”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一分册(植物学分册)、第二分册(农学分册)中表示:“如果没有石声汉‘开拓性’的工作,中国农学史分册是‘无法完成的’。”

1971年春,常常感到腹痛难忍的石声汉被确诊胰腺癌晚期。“希望动手术之后,再有二三年时间,把《农政全书》重校一遍,争取出版。还计划再校两部农书……”弥留之际,他仍然惦记着古农史研究。1971年6月28日,石声汉抱憾去世,享年64岁。一生多才多艺、刚毅正直、豁达幽默、待人诚挚的石声汉,生前曾以“春蚕作茧不须怜”自慰。曾有诗云:“春蚕作茧甘自缠,一腔心血寄丝绵;不与蝴蝶争春色,愿奉绫罗装人寰。”这正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石声汉(1907—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我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科研,晚年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等14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