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校8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我格外怀念曾教诲与指导我们的老师。张老师是国内知名的土壤学教授,土壤物理学及土壤水分专家,博士生导师,也是母校土壤学博士学位点主要策划与奠基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他虽已过世10多年了,但他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永远是我学习地楷模。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张老师就和其它几位青年教师负责指导我们土化系59届同学的土壤学实习。第一次是带领我们上秦岭太白山实习,8月的太白山经常下雨,山路十分难走,张老师不停告诫我们要注意安全,我们边上山边观测不同海拔高度的森林植被及相应地土壤剖面特征。张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身穿雨衣,脚穿黄色解放鞋,肩背行军用水壶,手拿小罗盘仪,海拔高度计,走在同学们中间,给我们讲解不同森林植被下分布的不同土壤。在剖面观测点,同学们挖掘土壤剖面,张老师下到剖面坑内详细给我们讲解剖面特征。第二次实习,张老师带领我们三个班90余人赴东北三省进行土壤实习。1957年5月从母校出发,途经河南、河北、辽宁、吉林,最后到达黑龙江北安。沿途在沈阳观测棕色森林土、灰化土,在吉林专门到白城地区郭前旗观测盐渍土、碱土、柱状碱土。在黑龙江我们住在北安农业专科学校, 当时北安潮湿阴冷,植被繁茂,蚊子多、沼泽地多。我们每天在草地、沼泽地观测草甸土、沼泽土、黑土,白桨土等土壤剖面,在沼泽地行走稍不注意,就会掉入沼泽泥潭中,为此,张老师和其它老师实行分组包干,每个老师负责几个实习小组。在草地、沼泽地实习结束之后,又到岗地,观测针阔叶林下土壤剖面特征。最后张老师带领我们专赴五大莲池观测火山灰地貌及土壤剖面特征。通过野外实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对土壤剖面观测,分析,判断土壤发生发育规律地水平,为今后从事土壤调查,荒地资源考查,打下了坚实地基础。同时,也受到了张老师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不怕苦不怕累优良师德的熏陶。张老师不仅要指导我们实习,还要操心我们的安全与生活。坐在火车上,还要检查批改实习报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拔乱反正,我重返新疆农大执教,上世纪80年代初,我被公派到母校继续师从张老师进修土壤物理学,当时,张老师正给土化专业毕业班同学讲授土壤物理学课程,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聆听张老师讲课。土壤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要有一定高等数学基础的提高课程,因此我白天听课,晚上复习高数,课堂上没听懂的,就请张老师给我辅导。不知不觉,一学期结束了,张老师又推荐我到中科院水保所李玉山研究员那里学习干旱区土壤水分科学实验,室内摸拟实验等。我返回新疆农大,购买了一些试验设备继续之前的科学研究,这个过程中拓宽了科研思路,提高了科研水平,也加深了对土壤物理学理论与土壤水分能量概念的理解与实践。
张君常老师留下的艰苦朴素,为人师表的概模形象,永远激励我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