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20年毕业后到天津棉业专科学校任教,1922年参加中华农学会。1923—1927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讲师。1927—1928年任京师大学农科教授,1928—1936年任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1929年代表中华农学会出席日本农学年会,会上发表《中国土壤分类》后被编入《日本农学会年会报告》。1933年参加中国化学会,并当选为中国化学会北平分会理事。1936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胶体化学部进修,被邀加入德国胶体化学会,为外籍会员。1937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物理化学部进修,同年10月回国任西北临时大学农学院教授。1938年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1945年去英国剑桥大学胶体科学部进修,1947年春回国后为改变大西北科学教育的落后状况,谢绝京沪多所大学的聘任,继续留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进军关中,国民党政府强令西北农学院南迁,同时诱迫一些教授去南方高校任教,虞宏正决心同全校师生共患难,决不离开西北农学院,坚持等待解放。
虞宏正博学多识,治学严谨,教学出众。他讲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脉胳清晰,层次分明,用语简练,措词准确,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被称为“教学的天才”,深受师生的敬慕。1948年11月11日西北农学院为他举行任教25周年纪念会,学生演出话剧《万世师表》以资纪念。
虞宏正是我国造诣很深的科学家,他一贯重视我国基础理论研究,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在胶体化学与物理化学方面撰写了《关于电溶液的吸收公式》(A Formula of Adsorption from Solution of Electrolytes)(与吴中枢合著)、《热力学内面积平衡》、《表面平衡热力学之研究》(与吴中枢合著)、《蓖麻子解脂酵素作用的动力学观点》、《不溶性气态表面压力的热力学观点》、《热力学公式转换盘的设计》、《关于BET吸收公式统计的排导》、《乙烯塑胶之母体》、《同位素的分离》等学术水平很高的论著,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虞宏正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上。解放初,因工作需要,他不辞劳苦,长年奔波于武功、咸阳、西安之间,为几所高校授课,但从未领取兼课费。1950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51年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陕西省化学会理事长,为促进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出力献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53年他与石声汉、李萃麟、李轼、陈运生等合译出版卡布路考夫《物理化学及胶体化学》一书,推动了对国外先进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1954年担任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今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他亲自规划,积极领导,在科研组织和培养青年科技人员方面付出了辛勤劳动。他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研究与生产治理的结合。1956年他不顾年老多病,率队与西北农学院院长辛树帜等一道到陕北考察了三个专区、18个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就提高陕北农业生产,防治水土流失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有关战略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他把自己的专业渗透到相关科学领域,为创造新型细菌肥料、微生物固氮、同位素农业、地方病与生物微量元素等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积极支持将远缘杂交新课题的研究与该所植物分类研究室同从兰州迁来武功(今杨陵)的植物栽培驯化室合并,在武功(今杨陵)成立西北植物研究所,为该所以后培育小偃5一6号小麦高产优良品种起了铺路人的作用,此项成果获得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委会委员。
虞宏正不但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陕西分会及西安市分会委员、陕西省及西安市中苏友协对外文协西安分会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发表了《关于相体的推导法又一补充》等学术造诣高的论文。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科学文化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副院长。1959年当选陕西省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为表彰和宣扬虞宏正的功绩,1962年陕西电影公司拍摄了专门介绍他事迹的新闻简报第一号《辛勤教学四十年》。1964年虞宏正因肺气肿复发再次住院治疗,但他仍时刻关心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现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情况,亲自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论证、修改科研专题,并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科学论文——《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机理初探》。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关心着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留下遗嘱将自己珍藏的近千册图书,捐献给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1966年11月11日虞宏正教授在西安逝世。1978年8月15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举行追悼大会。陕西省根据虞宏正生前遗愿设立虞宏正教授奖励基金委员会,将他多年积蓄的7万余元作为奖励基金,奖励在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及化学类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鼓励他们迅速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