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我校召开的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校(院)长联席会第十四次会议期间,记者就“高等教育改革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这一主题,采访了来校参加论坛的部分兄弟院校领导。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大师、大楼与大策
谈及人才培养目标,柯炳生告诉记者要从“育什么样的人才”入手,由共性分析到层次、类型,进而过渡到“如何育才”。他希望农林院校的同学们能够做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能够通过人生中各种“大考”的人。他说,我们需要大师,也需要大楼,更需要大策。他结合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举例说明了 “大策”的作用和意义。
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加强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结合论坛主题,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介绍了他的认识。他告诉记者,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要对行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他认为,行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夯实基础、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社会责任为理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统一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林学学科背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思维独到、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只有有效的保障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才能够顺利开展。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崇光:观念先行抓改革
谈及人才培养及本科生教育改革问题,李崇光告诉记者首先是要观念先行,作为华中农大的做法就是四年进行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这是学校更新办学思想的平台,为改革的顶层设计奠定了基础。第二是制度创新,建立与时俱进的制度。第三是每年一个教学主题年,确定不同主题进行交流,比如华农从2011年到2014年,分别确定了实践教学年、课程建设年、专业建设年、深化师生交流年。四是实践育人,提升农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开放办学,拓宽人才培养新模式。
美国前农业部副部长、加州理工大学任筑山教授:注重本科生培养
谈到此次会议的主题,任筑山告诉记者,自1984起回国50余次,对中国农业教育发展颇有感触。他认为以前国内过于注重科研,以至于淡化对本科生人才培育。但在本届联席会,他发现各个高校的校长已经逐渐认识到本科生培养的重要性。关于国内人才培养机制,他表示美国科研人员在农场实地实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可以利用的方法,再授之于农民。他希望国内能继续从农民实际效益出发,推广更多能用于实践的科研。他还强调要锻炼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去闯,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对学校加强技术投入,学校为企业培养选拔人才,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教授: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董维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结合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践表示,南京农业大学大力加强世界级科学家和学术团队建设,显著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培养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