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校庆要闻
活动通报
最近新闻
· 【动科学院】2000级水产养殖学专...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三十)】缅怀...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九)】一...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八)】教...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七)】每...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六)】回...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五)】难...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四)】怀...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三)】在...
·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二)】写...
当前位置: 80周年校庆专题网 > 校庆要闻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十四)】梦回农城忆师恩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杜彬恒    上传时间:2014-09-09

梦回农城忆师恩
杜彬恒 英语专业08届毕业生

  过了夏天,便是秋天。那是一个令人喜悦而神往的季节。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0华诞了。7年的培育之情涌上心头,7年的同窗之谊流淌在胸腔。7年大学生活,回忆起来就是一句真诚的鼓励、一段底层的求索、一座红楼的成长。

一句真诚的鼓励

  关怀、关爱有时就是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瞬间的眼神,而且会让人记忆忧心、影响深远。2004年8月27日,我和父亲乘坐公共汽车来到西北小镇——杨凌。

  由于家境不好,东拼西凑只带了3000块钱。在新生入学接待报名处,我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辅导员巩敏芝老师给我说了一句话:“学校一定会让你上学的!”让我心里顿生温暖,感到学校真好!后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小平对我谈话时说:“好好学习,多参加活动,生活一定会好起来!”这些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因为他们让我感到了温暖、找到了信心、看到了希望。后来,学校为我办理了助学贷款,得以解决我的学费之困。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巩敏芝、路伟伟,德语老师陈少康教授等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鼓励。

  上大学之前,我就读的是中等师范学校。当时,学校没有英语课程,也没有英语老师,更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所以英语底子比较差。高考时,等于初中毕业水平参加英语考试,成绩不是很好。到了大学,学习英语专业感到非常吃力。刚开始,老师全英文授课对我来说简直是听天书。一次课间,担任“基础英语”课程的田志强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立志要向他学习,奋力拼搏,完成学业。他讲授的“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实务”通识选修课我整整听了三遍。每天早起在喷泉广场读英语,走路也听BBC等英文台广播,有时间就去上自习看书。最终顺利完成学业,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并考取了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段底层的求索

  人往往总是向上看的多些,向下看的少些。农林科大人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中,坚持“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成为农林科大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选择。

  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9月,孙武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指出,“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大学学生肩负着破解“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或许过于听话、或许年轻气盛、或许不知天高地厚,自己立志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做点事。然而,自己的专业是英语,英语和“三农”有什么关系呢?想了半天,勉强找到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做点农业科技翻译,为农业做点贡献。于是,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图书馆查阅《中国翻译》《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等期刊,边看边记录,抄抄写写。毕业时发现自己抄了厚厚一叠,好几个大本子。不仅知道了温铁军、陈锡文、韩俊、李小云等“三农”专家的名字,也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深刻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本科毕业后,我考取人文学院职业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学分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管理三个方向。到底选哪个方向?心里没底。首先对教育学的基础课程进行了补修,王革、吕卫东、赵延安、朱宏斌、张红、郭向平、张磊等教师认真授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认真研读张宝文老师主编的《新阶段我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和导师陈遇春教授的《当代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等著作。进一步强化了对“三农”问题的兴奋和激情,深化了基层情怀和基层意识。于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方向。
研究生期间,在导师陈遇春教授指导下,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关注、学习。把每一次回家都当做乡村考察,把每一个乡村考察当做回家。撰写了6篇“三农”问题方面的论文,顺利完成了《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研究》硕士论文。在学习过程中,也和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朝夕相处,情深似海。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感。

一座红楼的成长

  在北校区靠近东区学生宿舍的地方,曾有一座木砖结构的三层红砖小楼。在那里,我收获了一份另外的成长。学习之余,参加了校报学生记者团。每周五下午,我们到小红楼三楼,领取一捆一捆的报纸,送到各个宿舍楼并分发到每个宿舍。编辑部易同民、李晓春、张晴、张琳、杨宏博等老师为我们开专题讲座,教大家如何写新闻。还为大家发了《新闻写作理论与实务》《应用文写作教程》等书籍。从此,便成为一名校园记者,采写了不少新闻稿件,亲历了许多校园的重要时刻和美好瞬间,也认识了很多校园“风云人物”,感受了自己小文章见诸报端的喜悦。

  其实,我不善言谈,性格属于内向型。加之人长得苍老一些,和同学打交道貌似有点代沟。入学后,参加了外语系学生会,历任学习部干事、团工委组织部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兼外语系学生会秘书长。担任干部期间,得到团委刘瑞明、李国龙等老师的鼓励、帮助,自己慢慢也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组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奉献精神,为了能够保证完成工作任务,自己经常加班到晚上12点才离开办公室,走在安静的校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学校还选派我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首期培训班学习,并当选为第八届陕西省学联代表,与省内高校学生骨干交流,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

  读研期间,先后担任了职业教育学院和创新实验学院的辅导员。从入学报名到军训,从检查晚自习到宿舍卫生,和创新实验学院268名学生一起走过了2年时光。参加工作后,学生们和我分享着成长的快乐。有人说,她要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读博士了,有人说,他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了,有人说,自己师从本校某某知名教授读博士了。这些消息都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

  母校恩师的鼓励依然记忆犹新,探索蕴含的基层情怀受益终身,实践历练的成长永远伴随终生。

  感谢母校培育之恩,愿母校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杜彬恒,男,1984年2月出生,陕西咸阳人。讲师。200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2013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辅导员、学院党委秘书。

 
责任编辑:杨耀荣
 
COPYRIGH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1586号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维护: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地址:中国 陕西 杨凌 邰城路5号 邮编:7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