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西农 感恩终生
康有德
西北求学 快乐岁月
抗日战争中流亡岁月,走遍大江南北各省市,也因参加青年远征军抗日远赴印度、缅甸等地,走过多数战场,1946年9月,我在南京办完退役,经武汉、洛阳、西安到武功车站。与崔绍良、王炳光、张祖康等兄一同向国立西北农学院报到注册入学。
能幸运地到西农重温求学美梦,对我来说真是高兴。学校有贷金,不愁吃住可专心念书。加之校址地处乡下,物价比较便宜。搭伙每餐四菜一汤,有馍、馒头、花卷等,记忆深刻好吃的是油面,伙食团中也有米饭,菜色花样变化,饮食出乎想象的好。西农校区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安静,老师都是全国知名教授,真是念书最好地方。
在日寇侵华岁月,学生生活简朴。冬季来临,天气渐寒,幸有退伍时带来的军装勉强御寒。关中地带气候四季分明,武功有特深水井、水质甘甜,空气新鲜,确是求学天堂。学生宿舍四人一室,安逸舒适。在此规律生活中,锻炼身体、发育快速,退役带下来的军服,很快就变小不合适了。
西农位于高岗上。天气晴朗时,远眺秦岭太白山美景,银龙卧睡,皑皑耀眼,直达天际。走出校门越过陇海铁路,二道塬两旁有苹果、桃、梨等果园,是果树学实习及试验场地;再往南走进渭河岸边是三道塬,是蔬菜学、花卉学的实习场地。此外,有牧场、林场等。学习环境好,课余时还兼附小教学,在快快乐乐中度过四个学期。
烽烟再起 转学台湾
天有不测风云,政局急剧恶化。学生串联学潮澎湃:反内战、反贪污、反腐败、反饥饿,响应罢课游行。一连串的抗争,来势汹汹,锐不可当,校园动荡不安。西农虽然远离都市,仍有学生主导集会抗议,呼喊口号,影响上课及求学进度。内战烟硝四起,烽火遍地。
1948年4月,天气转暖,风和日丽,麦穗将届黄熟。在校园外国共两军在田垄上尘战厮杀,枪声震天。一些学生天真地站在校园围墙作壁上观。武功车站月台上,躺着待救伤病,裹着纱布血肉模糊,唉唉声痛连连,惨不忍睹!
战况趋紧,时局瞬变。校中教授大多远走他地躲避战火。园艺学系仅有陆帼一助教一人留守,看管系务。教授走了,无法上课,乃搭乘最后一班火车逃去西安。在西安待了5天,俟战况转缓回到武功。
那时,园艺学系主任谌克终老师于1947年春应聘台湾大学任教兼系主任职。马溯轩师及杜庚甡师亦先后赴台任教。同班同学谌静吾兄是谌老师的长公子。我于是和周勋、王兆基兄一同从宝鸡翻越秦岭,经成都、重庆、宜昌、武汉,迢迢万里到了上海,乘船到达台湾。
台大就读 等同西农毕业
到了台湾参加台湾大学转学考试,幸运录取注册,与西农学制衔接,并于1950年完成大学学业。
两年西农耕读,受益终生。在农学领域中两门必修课:一是闻洪汉老师教授的“植物学”,另一是王振华老师教的“植物分类学”。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没有讲义,也鲜少参考书籍,但两位老师清晰口述的解说,在黑板上绘画优美图表,加之课堂下的笔记整理,记忆深刻,永生不忘。其后,转学台湾,更追随三位西农老师在台受教,直到大学毕业。西农、台湾大学两校学制相同,虽在台湾完成所学,等同武功毕业。
台湾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延续教职长达四十四年直至退休。在台服务秉承“诚朴勇毅”,念念不忘西农岁月,奉献终生。
作者简介:康有德,男,1925年出生,河北遵化人。1944年高中毕业在陕西凤翔参军抗日,远赴印缅战场。1946年在贵阳退役后进入西农学习。1948年转学台湾大学,1950年毕业,任教至退休达44年。现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台湾西农校友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