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响
【王辉事迹反响】(十一)恩师赞
文章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6-01-13 | 阅读次数:

(一)恩师精神长相传

  大学毕业25年,时光洗去了些许记忆,但珍贵而又美好的东西经久不衰。十六岁考进西农大,第一次出门的山里娃,一夜火车,来到关中平原,五台山畔。梦想的大学那么高远,眼前却是麦穗果蔬,情绪几番起浮,最终落得消沉,终日细数天上云朵,竟然谋划弃学重考逃离校园。

  我的恩师王辉不会讲大道理谈心,只带我去家中,师母做了一家五口人的午饭。我狂吃一番,所剩无几。老师的住房很小,那栋楼被戏称鸽子楼,只有两间屋,地上放了几堆麦穗和实验用具的那屋归老师和师母,另一屋三个上中学的女儿住高低床。老师给我讲了他们课题组的往事:他的偶像是他的老师赵洪璋,曾因解决半个中国民众的吃粮问题而破格的学部委员,家里还一直用着黑白小电视,可他的精神让人赞叹。我静静地听完,第一次学抽了老师不离手指的大雁塔纸烟。

  深秋红叶满地,蝉声四起,亦或炙热无比,亦或细雨绵绵,我跟着老师做了一年多的小麦育种试验,从早到晚泡在田间。老师的实验很枯燥,录数据,搞杂交,套袋子,记性状,做对比,小麦收获后转到室内,工作大同小异……记得我偷过一次懒——周日,大雨,小睡未去搞实验,老师变得那么“可恨”,整整两个小时的训斥,让我感到委屈。事后不是师母叫我,我打算再不去他家。那年老师年龄正如我今年。

  母校给了我太多留恋,创业二十载,中天十一年。社会在腾飞,母校在巨变。恩师桃李遍天下,科硏硕果贯三秦。每当老师获大奖和小麦新品种的喜讯传来,我仿佛就在恩师面前,老师用他默默的坚守与奉献为学生的三农创业之路铺上了红毯。尽管不能时刻去他身边请安,但我从未停止过对恩师的思念与祝愿。每每通电话,良久才知我已把恩师精神植入心田。

  这几年多次回母校,因为中天设立百万奖学金。每次见到恩师依然风雨田间,尽管两鬓霜染,农字情结毫无改变。培育新品种,默然几十年,只为亿万人的生活品质提升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礼赞?央视新闻播出的瞬间,热泪夺眶而出,一股暖流把全身传遍,又一次灵魂深处的震撼,恩师啊!您是共和国的脊梁,您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作者简介:陈耀祥,农学87级校友,现为甘肃中天羊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甘肃天誉医院董事长、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公司总经理。

(二)人生耕耘麦为伴

  痴迷育种,情系苍生,心怀家国,一生为农。师承院士,尽得真传,潜心科研,四十余载。

  严谨执着,永不懈怠,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坚持不懈,终获成功。十余品种,遍播黄淮,誉满神州,农民增收,国粮安全,无私奉献,造福国民。

  甘于清贫,笑对寂寞,淡泊名利,摒弃浮躁,放下功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爱岗敬业,国人典范,恪尽职守,严守底线。后稷故里,农师传人,提携后辈,谦让同行,吸故纳新,与时俱进,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壮哉吾师,时代先锋,大爱无疆,德耀农城!

  作者简介:冯 毅,王辉老师学生兼助手,农学院小麦育种室讲师。

(三)扎根黄土粮满仓

面向黄土背朝天,划行开沟把种点;瑞雪覆被苗茁壮,狂风暴雨掀麦浪。

三病两虫何所惧,昂头挺立迎骄阳;踏破铁鞋苦寻觅,功到自然粮满仓。

承继院士赵洪璋,王辉教授领众邦;辛勤耕耘四十载,选育良种惠四方。

文章写在大地上,汗水浇灌麦粒香;小麦也是我的娃,肺腹之言世留芳。

  作者简介:何一哲,农学院副研究员。

【上一篇】
【上一篇】
版权所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POWERBY:107STUDIO